图1稻鱼共生系统中田鱼驱动氮素运转(A)及水稻和田鱼对氮素的互补利用(B)
图1A:a代表输入的饲料氮,b举例田鱼取食的田间生物类群,c代表田鱼释放出来的氮素;黄色箭头表示未被田鱼取食饲料氮可被水稻和田间这些生物类群吸收利用,粉色箭头表示鱼释放的氮素水稻和田间这些生物类群吸收利用;图1B:a和b表示肥料氮和饲料氮流向水稻,c和d表示肥料氮和饲料氮流向田鱼,N1和N2表示被水稻和田鱼吸收利用素而储在体内的氮素
氮素在稻鱼共生系统中的存留和积累,预示着集约化的稻鱼共生系统需建立新的氮素管理策略。一方面,稻鱼系统的共生效应,其田鱼的养殖产量宜在一定范围(如本研究提出的0.30-1.5thm-2范围);另一方面,田鱼养殖产量较高的稻鱼共生系统,随着生产年限的增加,肥料氮的输入应逐渐降低根据水稻种植与田鱼养殖的密度配比来调控肥料氮与饲料氮的输入比例,降低氮素总输入量;根据鱼对饲料取食后的残留动态调整饲料的投喂策略等。
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后赵璐峰(现为浙江大学-丽水生命健康联合创新中心副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和教师、华南农业大学章家恩教授参与了本项工作,陈欣教授为通讯作者。
相关文章:
十进制数二进制相互转换(知识和题目)2025-06-24
编码的基本方式和应用(知识和选择题)2025-06-24
攀枝花大河中学介绍(国家级重点特色高中)2025-02-19
小学音乐教师年终工作总结四(整理3篇)2024-01-24
教科室春季学期工作总结范文2024-01-23